陜西大河藥業有限責任公司
2019年 廢水、廢氣排放信息公開單
一、基礎信息:
單位名稱:陜西大河藥業有限責任公司
統一社會信用代碼:91610000737994855W
法定代表人:王答祺
生產地址:陜西省西安市高陵區涇河工業園涇渭十路3號
聯系方式:029-86067874
行業類別:化學藥品原料藥制造
生產經營范圍及產量:原料藥(氫溴酸高烏甲素、苦參素、苦參堿、苦參浸膏、金雀花堿)的生產、銷售及進出口,0(2018年廠區全年停產)
二、排污信息:
1)廢氣排放情況
1、廢氣主要污染物:顆粒物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。
2、廢氣排放口數量及分布情況:位于廠區東北角的鍋爐房(DA001)1個、位于潔凈車間入口上方(DA002)1個。
3、廢氣排放濃度
2)廢水排放濃度:
1、廢水主要污染物:COD、氨氮、PH
2、排放方式:間斷排放,排放期間流量穩定
3、廢水排放口數量:1個(編號DW001)
4、排放口位置:位于廠區東南角
三、污染物治理設施情況:
我公司擁有一套手自一體的污水處理機組,用于處理廠內日常生產生活污水。設計處理量為7噸/日,使用的污水處理方法為:UASB+生物接觸氧化法。每年運行時間大約為300天,2017年全年處理污水量約為1340噸左右。
2018年配備了一套有機廢氣收集處理裝置,設計日處理廢氣量6000 m3/h.該套設施由陜西瑞浦環?萍加邢薰境薪,已通過環保驗收。通過試運行驗證,該組設施運行正常,可滿足我廠目前的生產需要。
水質在線監測:2019年1月,我廠配備安裝了成套的水質在線監測設備,并通過驗收,已在省環保局備案聯網。
設備名稱: 氨氮水質在線自動監測儀 生產廠家:江蘇博克斯自動化控制工程有限公司
型 號:DH311N1
設備名稱: CODcr水質在線自動監測儀 生產廠家:江蘇博克斯自動化控制工程有限公司
型 號:DH310C1
設備名稱: 超聲波明渠流量計 生產廠家:江蘇博克斯自動化控制工程有限公司
型 號:LR725FM1-LS04
設備名稱: PH計 生產廠家:江蘇博克斯自動化控制工程有限公司
型 號:ASP660M1-SP200
|
由于我廠暫時處于停產狀態,所以主管環保部門做了在線監測設備停運申請,設備機組一直處于停機狀態,故暫時沒有在線監測數據可以公示。
四、環評及環境驗收:
我廠位于高陵區涇河工業園,占地15畝。從事醫藥制造行業十多年,擁有一條天然活性成份制取生產線。此條生產線建成于2002年(高計發【2001】79號),2003年9月,完成了環境影響評價,并于2003年10月23日獲得了高陵縣環保局的批復許可。2004年9月我廠的綜合污水處理機組,建設完成,隨后以書面形式,向高陵縣環保局提出環保治理設施建設驗收申請,并于2004年9月18日,獲得高陵縣環保局的驗收通過(高環驗字【2004】90號),并正式投入生產。
五、應急演練
陜西大河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擁有一套自行內部修訂的<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>
化學試劑泄漏應急演練:
本廠為中藥提取原料藥生產廠家,生產工藝環節中的堿性廢液,我們將之作為危險廢物,委托給擁有環保資質的第三方“陜西宏恩環?萍加邢薰尽边\走做無害化處置。我廠廠內未設職工宿舍及職工食堂。公司給予一定的食宿補貼,職工的食宿問題都在廠外自行解決。因此我廠的污水主要是由廁所污水和設備器具清洗污水組成,且排水量不大,所有廠內產生的污水,都會進入到廠內的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,然后達標排放(年平均用水量3000噸左右 )。
生產過程中我們會用到的一些化學試劑,所有液體有機試劑我們都是回收循環使用的,如果發生化學試劑泄漏,將會造成環境污染,甚至發生火災。
演練步驟:
-
工人發現庫房里有液體化學試劑泄漏。
-
發現事故的工人隨即告知其他現場人員,并去通報給廠長。
-
廠長立即奔赴現場,觀察有無明火,了解泄漏的物料是什么,隨即命令生產人員切斷電源和火源,命令多余人員離開泄漏點。同時組織安全人員帶上防毒面具,橡膠手套及雨靴。拿上鐵锨,鏟挖庫房門口沙箱里的沙子,對泄漏化學品進行壅堵。同時堵住泄漏點,將泄漏的液體收集到容器里。然后用清水沖洗地面,稀釋殘留的有機溶劑,減小環境安全風險。
-
廠長安排化驗員到污水總排放口進行污水取樣,并進行檢測,確認水質是否異常,并向環保部門上報備案。
陜西大河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自2002年建廠以來,尚無環境污染事故發生。
六、其他公開情況
-
在總排污口施行污染物日常自行檢測,并將數據上傳至省污染源環境信息平臺,并于每年年初時,在此公布當年的自行監測方案及上年度自行監測報告。
-
在國家排污許可信息公開系統平臺,按期進行月報、季報、年報,公布自行監測的污染物排放數據。
-
每年在省固廢管理信息系統,實時登記危廢的產生及處置情況,并在平臺申報每年的危廢轉移計劃。
七、環境信息公開網址:http://www.see28.com/
陜西大河藥業有限責任公司
2019/5/30
|